美术生在学习美术后会有什么变化

长期以来,美术生这一群体由于一直得不到外界的理解和认同,而遭到广泛的误解甚至是扭曲。除了老生常谈的美术生等于差生、美术生毕业即失业的论调外,网络社交平台上见到美术生满身油彩的从画室中出来就嘲讽美术生邋遢,听完美术生临摹人体就怒喷美术生耍文化流氓的现象可谓比比皆是。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彻底抛开社会上固有的成见,一起来看一看美术生在学习美术后都会产生哪些实质上的变化呢?

首先还是要从最基本的审美水平上说起。在对色彩的辨识、结构的认知以及元素的搭配方面,美术生的敏感性有专业学习中带来的系统认知,用长期训练后造就的直觉反应。一个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在多数普通人的眼中,蓝色可能只有浅蓝和深蓝之分,但在美术生的眼中,蓝色就可以细分为钴蓝、湖蓝、天蓝、普蓝等多种颜色。

此外,对于审美的理解和表达方面,美术生与普通人之间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面对一件艺术作品时,大多数人只能给出“好看”与“不好看”的结论,而美术生却能从观念表达、画面氛围、结构空间关系等多个角度来进行理解和阐述。就像近年来出国游兴起之后,许多网红和游客到巴黎卢浮宫打卡,第一件事就是挤进簇拥的人群中去摆拍《蒙娜丽莎的微笑》,发个抖音朋友圈就索然无味。而卢浮宫之于美术生,值得驻足的不仅有《蒙娜丽莎的微笑》,还可以是《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的宏大,《帕里斯和海伦的爱情》的唯美、《格拉斯兄弟之事》的悲壮,以及断臂维纳斯的缺憾之美。

试想一个拥有专业审美水平的人,在最基本的穿搭层面上又怎么可能毫无审美意识呢?所以说那些从画室工作室中走出来的美术生,看似邋遢表象的背后,实则是因为创作环境以及创作过程的影响,而不得已摆出的妥协而已。

美术生在学习美术后会有什么变化

而除了审美上的提升之外,成为专业美术生后,另一个最直观的改变是在看待世界的角度与思维模式上。

首先,对于一些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件,由于在艺考阶段经历过大量的静物写生,并且已经形成条件反射的美术生,往往会有意无意地留意它的空间结构。而在面对一些结构复杂的对象时,其轮廓线条不仅会产生印象投射,甚至还会直接被美术生转换为未来作品中可以参考使用的素材与创作来源。比如当见到一座外观独特的建筑时,多数人第一反应只能是从单一平面的角度去评价建筑所带来的感官效果。但对于习惯了空间透视角度的美术生,尤其是建筑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脑海中所投射的不单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有棱有角的立体空间。

当然还有一个被外界津津乐道的现象,是作为大多数美术生必修的人体写生课。在公开场合面对近在咫尺的描摹对象时,一个非美术生多少会感到焦虑与尴尬。但对于专业的美术生而言,人体实际上和静物台上的水果、蔬菜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都只是写生的物体。最大的区别可能就是人体会比水果蔬菜的形体关系更难把握、更难驾驭而已。这是因为在美术人的眼中,人体之美已经不再是传统伦理上谈之色变的禁忌,而是一种表现美学张力的介质与对象。

在美术生面对描摹对象时,审美上的张弛有度往往是其关注的首要因素,而这种态度上的差异也造就了美术生与非美术生之间的芥蒂。就好比以前川美院长写生事件中,美术生关注点在院长的绘画水平上,而外界的关注点就全都集中在了美术生到底该不该画人体,该不该取消人体写生课上。

而除了以上这些思维模式和世界观上的差异之外,经历过艺考历练的美术生在性格观念上也会发生改变。由于长期以来,外界对于美术生广泛的误读和认知偏差,使得美术生在外人眼里等同于“学习差”、“钻空子”的代名词。在外界带着这样的有色眼镜看待美术生时,也有不少人带着这种先入为主的谬论,误打误撞的闯进了美术这个圈子中,然而真正成为一名美术生之后才发现一切并没有那么轻松。文化课考生只需要一次高考,一锤定音,而美术生需要经过集训、联考、校考以及高考的多重折磨与历练,经历了日夜煎熬,高强度的技法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所透支的不仅仅是人的时间和精力,更是在一次次失落和打击后,内心深处对于美术最后残存的信念。但我们都知道,风雨过后便是彩虹,涅盘之后便是新生。

返回列表 上一篇:高三学美术零基础可以吗-还来得及吗 下一篇:北京电影学院选什么专业-多少分能考上及考什么